我28岁,入职体检,查出了胃癌

时间:2022-9-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这是3个深圳年轻人的真实经历。

他们刚准备开启人生另一个阶段,规划好的美好未来却被一纸诊断书全打乱了——

小翔,28岁,刚博士毕业,准备入职深圳某研究所,前途一片光明。却在入职体检时,查出“胃低分化腺癌”。手术后,他正经历着第3次住院。

丹丹,35岁,医院护士,孩子才刚上幼儿园。因为工作忙,作息不规律,胃痛史竟长达3年!近1个月疼得特别厉害才去检查,结果被诊断为“胃癌”。

强哥,38岁,某企业管理人,一家老小刚搬进新房。频繁工作应酬让胃痛、反酸成了他的“老友记”。最近2个星期感觉特别难受,到医院一查,竟得了“低分化胃幽门腺癌”。

2字头、3字头的年纪,一个个却染上了“胃癌”,恶性程度还挺高!

“胃癌”这家伙,难道跟这届年轻人杠上了?

1

胃癌年轻化

这些诱因不可忽视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胃癌“盯上”,二三十岁的患者屡见不鲜。

胃癌年轻化主要与以下四个方面有关:

01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年轻人喜食的熏烤、高盐、辛辣等食物会破坏胃肠道的正常功能,损伤胃黏膜,进而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增加癌变几率。

加之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熬夜、抽烟、喝酒等因素,患胃癌的相对危险性明显提高。

02

忽略胃部不适

许多人仗着自己年轻,对胃部出现的轻微不适不以为然,或者自行服药,忽略检查。

却不知早期胃癌较为隐蔽,多无明显症状。

少数人会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等到病变进展到中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食欲下降、乏力、黑便等。

03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因素,尤其是胃癌。

因此,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最好尽快治疗。

日常生活中最好分餐,不要嘴嚼食物喂孩子,避免幽门螺杆菌的交叉感染,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04

遗传因素

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一个人的父母、子女以及亲兄弟姐妹),胃癌发病率比普通患者高3.5倍。

2

胃癌发现越早,5年生存率越高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胃癌的关键,发现越早,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越高。

目前,通过胃镜检查并获得病理诊断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

近年来无痛胃镜的广泛应用,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使患者更易于接受。

医生建议,一旦出现胃部不适,就要引起重视,及早就医,必要时行胃镜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切除术后及有胃癌家族病史等高危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应做到定期检查。

胃癌筛查对象

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来源:综合深圳卫健委、医院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dbzjh.com/bfz/122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