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17/4580330.html 胃炎 胃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也是癌症的帮凶。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炎症反应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当局部组织细胞受到损伤时,身体固有的免疫细胞就会被激活,释放炎症因子,并引起局部的炎症。这有利于提升机体局部抵御病原体,以及修复组织细胞损伤的能力。但是,炎症若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反复发作就有可能导致癌症来临。所以说,对于慢性胃炎一定要引起重视。 胃炎不控制,当心变成胃癌 俗话说“十胃九病”,根据研究发现: 如果胃镜检查报告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活检病理示轻度慢性炎症,患者又无明显不适,但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仍需根除治疗。 如果胃镜检查报告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活检病理示轻度慢性炎症,但患者有明显上腹不适者,可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需要按功能性消化不良处理。 胃镜检查虽然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但活检病理示中、重度慢性炎症者则需要适当治疗。只要治疗得当、注意饮食调节,胃炎是可以控制的。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可能走上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到胃癌的不可逆之路。 胃癌的发展过程 从胃炎到胃癌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环节,中间大约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宋敏表示:从正常胃粘膜到胃癌的演变过程为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有50%的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人会演化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而40%的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人会演化为肠化生,而8%的患有肠化生的患者会演化为异型增生,而异型增生不加控制则有可能会演化为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为目前公认的胃癌癌前病变。胃黏膜异型增生患者的胃癌发生风险显著增加。从胃炎到胃癌的发病进程表明,胃癌不是由正常细胞“一跃”变成癌细胞的,而是一步一步演化的。我们在癌变前,发现的任何阶段,及时加以控制干预,才能最大程度阻断其进程。 隐匿的胃癌症状 胃癌的发病较为隐匿,近半数早期胃癌病人很少出现严重症状,仅部分有轻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上腹隐痛不适、恶心等慢性胃炎的症状。如果患者不重视这些不适症状,甚至是任其长此以往的反复发作,那么等胃癌晚期来临,已经为时已晚了! 警惕胃癌的报警信号 一、明显消瘦、贫血 但凡是超过四十岁的患有慢性胃病的人,在短期内出现了食欲骤减、不喜欢甚至讨厌肉类食物、呕吐隔宿食或者暗红色的食物、营养不好、疲劳困乏、全身无力、明显消瘦、面色萎黄等症状,而且吃以前的药物,效果不好,要引起警惕! 二、持续嗳气、打嗝、腹胀、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吃药无效 表现为食后饱胀感并主动限制饮食,常常伴有反复嗳气。 三、黑便 如果无原因出现黑便,比如柏油样、果酱样等,医院检查。这往往是消化道出血或者肿瘤的征兆。 四、腹部包块 癌瘤长到一定程度,可以在上腹部可以摸到有包块、质硬、表面粗糙不光滑;包块会迅速地增大,按压疼痛感明显。 五、疼痛性质的改变 规律性疼痛是溃疡病的特点之一。 胃溃疡是饱餐痛,疼痛在吃完饭后的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出现;十二指肠溃疡则是空腹痛,在吃完饭之后的三到四个小时出现的,会持续到吃下一顿,进食后疼痛感会缓解或消失,个别病人还有可能会出现后半夜疼痛;胃溃疡如果发生在胃幽门部,疼痛的节律性与十二指肠溃疡近似;万一疼痛的性质、节律性有所改变,疼痛突然加重或减轻,吃平时的抗溃疡药物无效,要首先想到恶变!!! 医生建议:一旦出现如上症状,要引起高度警惕,立即进行胃镜检查。 给胃炎及时刹车——胃镜检查 胃癌是从正常到炎症到早期癌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现在的技术发现不同阶段的病变,及时阻止胃癌的发生。 目前,针对胃早癌的筛查,胃镜检查是一个确切有效的手段,但是很多人因为怕麻烦、怕疼拒绝做胃镜检查,针对这种情况,医院特引进诊治新技术——奥林巴斯无痛超细胃镜,采用三维立体系统,将胃内微小病灶放大几千倍,全方位检查,多角度的精确诊断胃内的细小病变。发现胃息肉直接摘除,还可取组织活检。即免受手术之苦,又能节省医疗费用,缩短治疗时间。 主任医师建议: 慢性浅表性胃炎阶段:胃癌高发区40岁以上人群,一般建议三年做一次胃镜。 慢性萎缩性胃炎阶段:一般建议一年半做一次胃镜。 异型增生阶段:轻度的半年到一年一次胃镜复查;中度的半年一次胃镜复查;重度的就需要内镜治疗了。 总之,预防胃癌要记住: 健康生活,防患未然;定期筛查,积极治疗。 关键在于40以上人群每年必须胃镜筛查。 了解预约教程点此 预约方式:1、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