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随着一阵匆忙的脚步声,我院急诊儿科诊室门口出现了几张焦急的面孔,其中一人怀中抱着一个小男孩,家长万分焦急的哭诉,患儿22个月,因看护不周误吞了一枚5角钱的硬币,医院就诊,均无法处理,家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佳医院,此时,患儿憋闷的症状越来越重,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生死一线间,儿内科一病区杨松副主任医师迅速查看患儿状态,患儿口唇发绀、哭闹、恶心、流口水、一般状态差,在X线检查后发现硬币还卡在食道入口处,由于孩子年龄小,食道入口不大,硬币卡在食道入口处有可能造成窒息,危急时刻,医务部迅速启动救治方案,与胃镜室,手术室、麻醉科沟通后紧急进入急诊手术室处理。 手术室准备就绪,麻醉科耿志海主治医师为患儿进行麻醉后,杨松副主任医师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在胃镜室王秋护士的默契配合下,进镜仅用了不到2分钟的时间快速取出硬币,因异物取出及时,未造成患儿食道黏膜任何损伤,看到孩子转危为安,医生、护士和家长都长出了一口气,大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待麻醉苏醒后将患儿送回病房,观察一夜后并无异常次日顺利出院。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工作在我院多方努力下顺利完成! 1 为什么儿童消化道异物高发? 消化道异物在临床上很常见,尤其是婴幼儿患者居多,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口欲期”,拿到什么东西都想放到嘴里尝一尝,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出现误服异物或者异物呛入气道的情况,像生活中常见的硬币、发卡、游戏币,别针、弹珠、衣服亮片儿等等,甚至还有妈妈带的钻戒… 有资料显示,约1%的异物需要外科手术来取出,10%~20%的异物需内镜取出,约80%~90%的异物均可体内自行排出。有的异物被吞下或者卡住,在短时间内可能并不会对身体有太大影响,但有的高危异物可就没有那么温柔了,需要马上前往急诊处理。 2 高危异物主要有哪些? No.1电池 最常被误服的电池是纽扣电池,人体是一个导体,当电池被卡在食道时就会放电,形成电流。大约持续一个小时,或者更短时间,就会引起粘膜坏死,2小时就可以出现溃疡,8小时就会导致穿孔!因此一旦怀疑孩子吞下了电池,家医院检查,如果确认无误,一定尽快取出。 No.2磁体 尤其是多个磁体或者磁体和铁质异物一起吞下的时候,不同部位的磁体相互吸引,导致肠壁压迫坏死,穿孔。即使急诊内镜取出,也会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胃粘膜的浅小溃疡,所以一定要引起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度警惕。 No.3尖锐的异物 如针、钉子、鱼刺、牙签等尖锐异物,很容易扎在食道粘膜上,导致食管穿孔。即便顺利通过了食管,也容易引起食道、胃和肠道黏膜的损伤、出血和感染。 3 孩子吞了异物后,家长该如何应对? 在这里儿科医生提醒各位家长,孩子如发生类似误吞异物时,家长切记不要慌张及打骂孩子,要及时了解孩子吞下的是什么异物?吞下多久?若异物小且外表光滑,并已经到了胃肠道,则可等待异物从大便中正常排出。在排异物过程中,如果孩子出现腹痛、便血等,应马上就医。当孩子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的情况时,有可能是异物掉进气管内,家长必须争分夺秒采取抢救措施。另外,当发现孩子吞咽了尖锐异物、腐蚀性异物或多个磁性异物后,切记一定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 此次参与救治工作的杨松副主任医师曾于年10月赴北京市首都儿医院进修学习小儿消化内镜操作技术,能够非常熟练的操作小儿胃镜。在儿内科一病区主任王显鹤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已开展小儿胃镜检查近百例,内镜下成功取异物7例,最小的患儿年龄仅18个月,最大患儿年龄13岁。小儿胃镜技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挽救了一个个小生命,更是挽救了一个家庭! 目前,佳医院儿童消化内镜技术已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孩子再也不需要因为做胃镜检查及上消化道取异物而承受四处奔波之苦,这项新技术的开展填补了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儿童内镜技术的空白,不仅能快速及时解除患儿消化道异物引起的病痛之外,还能够进一步明确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息肉,浅表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愿小儿胃镜操作技术能够惠及百姓、为患儿带来福祉,佳医院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不断创新学习新技术,继续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