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活的足够久,最终都将患上癌症。国际知名记者、科普作家乔治?约翰逊在他的著作《细胞叛变记》说。人类平均寿命的提高和老龄化,使癌症正逐渐追上我们。 近日,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早早行动”。活动上,国家癌症中心给出了主要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肺癌筛查方法:采用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 高风险人群:40~74岁,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1)吸烟:吸烟年数≥30年,包括曾经吸烟≥30年,但戒烟不足15年; (2)被动吸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3)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 (4)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镉、硅、煤烟和煤烟灰)至少1年; (5)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肺癌高风险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 (图片来源:摄图网) 胃癌筛查方法:首选胃镜检查,其次是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检测。 高风险人群:40岁以上,且具有以下任一特征者: (1)感染幽门螺杆菌; (2)长期抽烟饮酒; (3)有胃癌家族史; (4)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 (5)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症状。 胃癌高风险人群应接受1次胃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之后每2-3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如发现异常,建议之后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 食管癌筛查方法:采用内镜检查。 高风险人群:40岁以上,且符合以下任一特征者: (1)长期抽烟饮酒; (2)有食管癌家族史; (3)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地区; (4)喜烫食、腌渍、粗硬食物; (5)有反复反酸、吞咽困难、食道内异物感、Barrett食管、食管炎或癌前病变等症状。 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应接受1次内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之后每2-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如发现异常,建议之后每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结直肠癌筛查方法:首选肠镜和粪便潜血检测,其次为肿瘤标志物、基因检测。 高风险人群:40岁及以上人群中,具有如下危险因素中的4项及以上者: (1)年龄高于50岁(年龄高于60岁记作两项危险因素); (2)男性; (3)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 (4)吸烟或曾经吸烟; (5)体质指数≥23。 如粪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则直接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推荐40-75岁高风险人群接受结直肠癌筛查,50-74岁中低危风险人群接受结直肠癌筛查。每5-10年进行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每年进行1次FIT检查。 (图片来源:摄图网) 肝癌筛查方法:首选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联合腹部超声检查。 肝癌高危人群为男性45-74岁,女性50-74岁,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 (2)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史; (3)肝硬化病史; (4)一级或二级亲属有肝癌史。 建议高危人群进行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联合腹部超声检查,根据综合结果进一步确定诊断、治疗及复查方案。对于肝癌高危人群,需每半年做1次定期检查;而对于正常人群,包括没有肝炎背景的人群仍需要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 以上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主要癌症的筛查方法,赶紧收藏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