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减少胃癌烦恼告诉你三级预防更重要

时间:2018-3-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作者单位:医院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1/3可以预防,1/3如能早期诊断可以治愈,1/3可通过减轻痛苦而延长寿命。

胃癌在世界多数国家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居各类恶性肿瘤前列,每年死于胃癌的约16万人。而开展胃癌的三级预防,是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所谓三级预防,是指:

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提高中、晚期胃癌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胃癌的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针对自然人群,即病因学与发病学预防。胃癌的确切病因虽尚有待进一步明确,但按照目前对胃癌病因的研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胃癌的各种危险因素中大部分是可控制或可预防的。在自然人群中设法消除或减弱生活中已知的可疑致胃癌因素,降低胃癌的发病率,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饮食预防

1、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目前研究发现,胃癌是在胃炎或胃溃疡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内外环境的变化,逐步演变而成的。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有:三餐不定时、不吃早餐、暴饮暴食等饮食方式为重要因素。有人做过调查,一些有不吃早餐习惯的居民,胃癌发生率明显增高;有暴饮暴食习惯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无暴饮暴食习惯者的2.7倍,每周吃剩饭超过3次者比不吃剩饭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提高0.6倍;进食速度过快和喜欢吃烫食者危险因素也增高。另外,喜欢食干硬的食物、通宵饮酒、吸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食用蔬菜水果种类单一、经常食用不洁或被农药杀虫剂污染的食物、经常食用不洁的生食等习惯的人,也容易患胃癌。

因此,注意饮食卫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养成按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多食用新鲜保洁的食物、食物不可过热、进食中情绪要愉快、节制饮酒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胃炎、胃溃疡的发生,进而预防胃癌的发生。

2、减少食用腌熏煎炸和烘烤的食物

盐腌和腌熏煎炸烘烤的食物中,尤其熏制的肉类中3,4-苯并芘含量较高,有致癌作用,如熏烤食品、烧烤肉类(叉烧、烧鸭、烧鸡、烧排骨、烧肉等)、熏肉(肠)、熏鱼干、煎炸食品等均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冰岛过去是胃癌高发国家,居民有食用熏鱼、熏羊肉的习惯。近几十年来,冰岛居民食用熏制品减少,新鲜食物增多,胃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3、避免高盐饮食

人体长期摄入高盐可腐蚀损伤胃黏膜,导致慢性胃炎,高盐通过反复破坏胃黏膜屏障,促进亚硝酸胺吸收,并直接接触和作用于胃黏膜从而导致胃癌。经常食用咸菜、咸鱼肉,是增加胃癌的危险因素,因为这类食物含有较多量的可疑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另外,大量研究显示,我国北方地区饮食中盐分过高,胃癌的发病远较南方为高。可见高盐饮食是促使胃癌发生的辅致癌因子。因此应减少饮食中盐分的摄入,世界卫生组织倡导成年人每日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左右。

4、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研究发现,新鲜蔬菜、水果对胃有保护作用,其摄入量与胃癌发病率呈负相关。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及多酚类化合物,它们能阻断体内外的亚硝化作用,从而可能降低人类接触N-亚硝基化合物。蔬菜、水果中多种营养及非营养成份对已合成的N-亚硝基化合物致癌、致突变作用也有一定的阻断效果。有人曾给胃癌高发区居民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一定时间后发现这些居民体内及尿中致癌物亚硝胺类含量明显降低。因此经常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预防胃癌。

5、多食牛奶、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食品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牛奶、豆制品对胃起保护作用。大豆中含有的异黄酮成份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牛奶丰富的营养成份和对胃黏膜的保护是减少胃癌致病的主要原因。另外,实验研究显示,牛奶脂肪中含有大量潜在抗癌活性成份,可以降低由化学诱导的小鼠表皮肿瘤以及小鼠前胃癌的发生率。

另有调查表明,高碳水化合物伴低蛋白食物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相应增加食物中肉类、鱼类、豆类等蛋白质含量,相对减少碳水化合物类食品的摄入也具有重要意义。

6、不吃霉变食品

霉变食品如霉花生、玉米等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它们是导致胃癌的元凶之一,切忌食用。

7、避免食用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和水

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和水等含氮化合物进入胃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亚硝化反应,形成致癌性N-亚硝基化合物,导致胃粘膜癌变。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一些胃癌高发区的饮用水和食物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基化合物含量较高。河北磁县饮用山泉水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居民饮用水源多为地表水或浅井水,缺乏保护污染严重,经多年监测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严重超标。

8、戒烟戒酒

大量的胃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表明,长期吸烟、饮酒均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吸烟时间越长,每日吸烟量越多,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病的机会就越大,尤以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的危险性最大。如果饮酒再加上吸烟,两者有协同作用,则患胃癌的危险性更大。因此戒除不良嗜好,是降低胃癌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

早在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列为Ⅰ类致癌原。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慢性胃炎、胃黏膜异型增生及胃癌病例中Hp感染率增高,如果在癌前病变形成前即根除Hp可能有助于消除Hp相关胃癌发生的危险。

(三)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抑郁

精神因素是胃癌中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长期精神压抑、重大精神创伤史、家庭不和谐、情绪调节差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通过植物神经、免疫功能的影响对胃癌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专家提示尤其对于有胃癌家族史者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或减少严重的精神刺激。

(四)其它保护因素

有研究表明,饮用绿茶可减少约40%胃癌,并且随饮茶量的增多,浓度增高,饮用年数延长,保护作用增强,呈明显的计量效应关系。究其原因可能绿茶中的茶多酚通过抗氧化和增强解毒酶的活性而降低其他致癌物的致癌作用。同时,饮绿茶对慢性胃炎具有保护作用,间接降低了个体患胃癌的危险性。

大蒜含有多种抗癌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增殖与生长,大蒜中的硫硒有机化合物有利于抗癌,并富含抗氧化物质。大蒜还有抑制亚硝酸盐转变成亚硝酸胺的效果,其抗癌、防癌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证实。

二、胃癌的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防止初发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提倡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目前胃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完全做到一级预防是不可能的,由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通过一定手段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加以早期治疗还是可行的。

(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1、对高危人群进行胃癌普查

有报道显示,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进行了人群胃癌普查并取得很大的效益。但胃癌普查花费的代价很大,所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胃癌高发区和高发人群,然后针对他们开展胃癌普查,效果最好了。

胃癌高危人群有以下特点:男性,年龄35岁以上,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有胃癌家族史,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肠化生、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胃溃疡、胃息肉、胃手术后的残留胃、恶性贫血和Hp阳性所致的各种胃病等。还应考虑饮食习惯,如经常高盐饮食,喜食熏烤、腌制食物,生活用水中硝酸盐类含量较高的人群。

2、设立胃病专科门诊

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与普通胃病没有明显区别,易被误诊为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尤其经过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往往不被重视,不继续进行检查和放松了对胃癌的警惕,直到出现穿孔、出血、梗阻等症状时,往往病情已发展至晚期,失去治愈的机会。

因此,医院应建立胃病专科门诊,加强对已有胃病症状患者的检查工作,通过放射显像术、电子胃镜粘膜活组织检查、超声内镜、染料散射法等手段,提高门诊患者中的胃癌早期诊断率。

(二)对胃部不适、已确诊癌前病变的随访和早期治疗

研究表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等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长期胃部不适、胃溃疡、胃息肉、胃手术后的残留胃等患者,胃癌的发病率较高。

因此,对病史较长已明确诊断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检查,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胃癌的又一途径。凡符合下述疾病范围的患者,应定期(0.5~2年)到医院随诊,以内镜或X线双重对比造影检查为主,并在必要时做粘膜活检,以期发现早期癌,进而早期采取治疗措施。

1、慢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

2、慢性胃溃疡;

3、胃息肉

4、异型增生

5、肠上皮化生

6、残胃

三、胃癌的三级预防

胃癌的三级预防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除力争实施根治手术外,对一些无法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应争取通过术前化疗或术前动脉导管栓塞化疗或内镜下化疗,变大胃癌为小胃癌,变不能切除的胃癌为可切除胃癌。

对确无法手术者,亦应采取化疗、放疗、免疫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根据不同病期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编辑:长啸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防治
口碑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dbzjh.com/jbjc/56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