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8点32分,香港TVB老戏骨廖启智因胃癌去世,享年66岁。 据媒体报道,廖启智于去年12月才发现胃癌,到现在离世仅仅3个多月,实在让人唏嘘不已。智叔和达叔的戏陪伴了大多数80后和90后的整个童年,如今两位“最佳绿叶”的接连离开,令不少影迷感到伤感。 也许你对他的名字并不熟悉,但你一定认识他的脸。 在送别廖启智的同时,希望有更多人能认识胃癌、预防胃癌。 我国90%的胃癌发现时已属于进展期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数达47.8万,死亡病例数达37.3万,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如此之高是因为我国约90%的胃癌发现时已属于进展期。与很多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胃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等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症状,如消瘦、腹痛、呕吐、腹胀等,往往已经是中晚期。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期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患者即使接受了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所以,早诊早治是提高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键。 如何早期发现胃癌——做好胃癌筛查 胃癌筛查常见的方法有胃镜、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幽门螺杆菌(Hp)检测等。血清PG、Hp抗体及胃泌素G-17检测的结果主要为患癌风险,假阳性率比较高,不推荐用于早期胃癌的辅助诊断。胃镜检查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能发现1-2mm的微小癌,而CT大于2mm才有可能发现病灶,同样,B超、磁共振、PET-CT等也不用于诊断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 由于肿瘤标志物对于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筛查价值有限,因此也不建议作为早期胃癌的筛查方法。 全球首创基因甲基化胃癌早诊产品助力早期胃癌筛查 RNF/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是国内首家获得国家药监局特批的胃癌早期诊断创新检测产品,可大幅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填补了国内外胃癌早检的空白。 传统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容易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期。胃癌基因甲基化早期检出率>55%,是传统肿瘤标志物的5-10倍,可大大提高早期胃癌的有效检出率。 胃癌基因甲基化检测适用人群: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5、存在胃癌其它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信德医药祝您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