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8个高发因素,你中枪了吗

时间:2021-6-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癌症发患者数以及死亡人数的第2位或第1位。在我国以西北部地区,尤其甘肃省发病率最高,而中南及西南地区,譬如云南省的发病率较低。据最新资料,在北京市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新发病的病例中,胃癌分别属于第4位和第6位,发病高峰年龄为41~60岁。据统计,该年龄段的患者约占全部胃癌发病率的2/3。年龄小于40岁约占1/4。

胃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而且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地过程。归结起来,下列这些因素与之有密切的关系。

1.一种称为幽门螺杆菌(H.Pylor,HP)的细菌感染

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患者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

它们可以引起胃黏膜炎症反应,胃液维生素C含量降低,继而导致萎缩性胃炎。而萎缩性胃炎属于一种癌前病变。部分患者(大约10%)可发展成为胃癌。但要指出的是,据流行病学调查,在成人中几乎50%以上的人都存在HP的感染,但并不是都发展成胃癌。因此,还有其他因素在起着促进或抑制作用。

2.遗传因素

研究证明,家族中有胃癌或其他消化道癌症者,则该个体罹患胃癌的几率较高。

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癌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而基因改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3.慢性疾病

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癌前病变系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异型增生与分化较好的早期胃癌有时很难区分。

4.生活环境

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出生于胃癌高发区或曾在高发区长期生活者,则他们罹患胃癌的几率也随之增高。

5.偏喜过咸食物,尤其是腌制品和熏制食品

长期食用薰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

6.长期酗酒和重度吸烟

酒精可使黏膜细胞发生改变而致癌变。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7.很少吃新鲜水果和青菜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由于富含各类抗氧化维生素,如维生素C、胡萝卜素、类黄酮、维生素E等等,还富含各类植物化学物,如膳食纤维、异硫氰酸盐、酚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等;它们通常被认为能降低各部位癌症的发生率,当然,对于胃癌也是有预防作用的。

8.长期抑郁或精神受创伤者

我们知道人的心情对疾病的影响很大,所谓“癌症性格”就是这个道理。

长期心理状态不佳者,如压抑、忧愁、思念、孤独、抑郁、憎恨、厌恶、自卑、自责、罪恶感、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崩溃、生闷气等,胃癌危险性明显升高。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顾

医院跑!改掉6个习惯,胃病会自己好胃的好坏关系全身!中医师:记住这16个字,每一字都养胃

胃好不好,全靠自己养!这4个养胃秘诀,快收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dbzjh.com/jbjc/100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