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胃癌七成患者确诊时已中晚期看这三

时间:2016-12-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癌症发生只有10%与遗传因素有关,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自己不注意健康保健,没管好我们的嘴而给身体带来伤害。”贵阳中医二附院消化科主任赵琦对记者说,不重视小毛病,最后拖成癌症的事例在临床上经常遇到。

患者忠大爷(化名)是赵主任的病人之一,长期以来他都大便困难,常常是自行口服保健药物及外用开塞露缓解症状,由于没有明显不适,忠大爷并没有重视,也未系统诊治。不久前忠大爷因便秘加重不得不就医,经赵主任检查诊断,确诊为结肠癌并多发转移,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及手术机会。

据赵主任介绍,受综合因素影响,我省消化道癌症患者中胃癌、大肠癌、肝癌的发病偏高,而这些病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身体明显感觉到异样的时候却为时已晚。因此,赵主任特别提醒,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注意是否已悄然加入“高危人群”的行列,调整生活方式和及时检查是预防和发现早期癌症的关键。

指导专家

赵琦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贵阳中医二附院消化内科科主任。贵州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学会常委,贵州省消化协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对便秘、腹泻、消化道肿瘤、消化道癌前病变有较多心得,对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经验丰富。

大肠癌:常吃大鱼大肉还便秘一定要留神

大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据赵主任介绍,大肠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由于预防措施及健康宣教奏效,美国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处于下降阶段,但中国的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则处于快速上升趋势。“大肠癌是个典型的‘富贵病’,跟高脂肪饮食、缺少膳食纤维摄入等有很大关系。”

有研究显示,大肠癌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都有相同的基因发病机制。反映到生活方式上,主要是常年高脂肪饮食、缺少膳食纤维摄入以及久坐少动、不按时排便等不良生活习惯。“因此,生活上我们要做到‘少吃多动’,少吃油炸、煎炸、腌制食品,适量增加运动量,促进肠道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还应多吃粗粮、果蔬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即便得了大肠癌,如果能在病变早期发现,通过手术等方式治疗,几乎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赵主任特别提醒说。

“现在发现早期大肠癌的最有效手段是肠镜检查,据统计大约有70%的大肠癌患者处于40岁以上年龄段。所以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行肛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及肠镜检查。”赵主任说,对于以下高危人群应加强肠镜筛查:

1、有大肠癌家族史人群应从40开始每年做大便隐血试验及肠镜检查。

2、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的人群因基因缺陷,该病患者40岁以后几乎都会患上结肠癌。因此此类人群应从青少年开始定期做肠镜检查体检。

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从患病发病8年后每隔1-2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4、黑斑息肉病患者也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胃癌:七成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

针对癌症的发生,所有专家都多次提到体检预防。例如胃癌,早期发生时症状不明显,但约七成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特别是中年男性更因暴饮暴食、饮酒过度等因素成为胃癌发生的“主力”。

“胃癌是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占全部肿瘤死亡人数的23%,居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赵琦主任强调,早期诊断是提高胃癌治愈率的关键,对高危人群的定期检查和自我发现,就完全可以在早期阶段检出胃癌。赵主任告诉记者,目前比较肯定属于胃癌高危人群的有:

1、患有癌前病变:即指患者患有癌变倾向的良性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胃部分切除者、巨大胃黏膜肥厚症,疣状胃炎等。

2、饮食习惯不良者:如饮食不规律、吃饭快速、喜高盐/热烫食品,喜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腌制、熏制、干海货、隔夜菜,喜食烧烤的红肉、常食用霉变食物、少食新鲜蔬菜等。

3、长期酗酒及吸烟:酒精可使黏膜细胞发生改变而致癌变;吸烟也是胃癌很强的危险因素,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者危险性最大。

4、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者:患者家属中胃癌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2~3倍。

5、长期心理状态不佳:如压抑、忧愁、思念、孤独、抑郁、憎恨、厌恶、自卑、自责、罪恶感、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崩溃、生闷气等,胃癌危险性明显升高。

6、某些特殊职业: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铅、石棉、除草剂者及金属行业工人,胃癌风险明显升高。

7、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研究称,约半数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不过赵主任认为,在中国感染该菌的人约有60%,但仅0.03%的人群患胃癌,大家不必过分担心。

肝癌:定期检测甲胎蛋白及肝脏超声

“原发性肝癌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赵琦主任告诉记者,早期发现的肝癌可以完全没有临床症状,因此以下肝癌的高危人群要做好监测:

1、5年以上的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2、40岁以上男性有慢性肝炎病史者;

3、长期嗜酒者;

4、临床诊断为肝硬化者;

5、有肝癌家族史者;

6、目前有肝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曾检测甲胎蛋白有过异常,但未证实是肝癌者。

赵主任强调,上述人群最好每半年或更短时间抽血检测甲胎蛋白及肝脏超声1次,以便早期发现肝癌。

小贴士:常吃烧烤会增加患癌风险在春、夏、秋季节,在贵阳的郊外烧烤是很多人喜爱的休闲方式。然而,赵琦主任给出忠告,常吃烧烤会增加患癌的风险。据她介绍,烧烤类食品位居垃圾食品之首,食物在烤制过程中,会产生强致癌物苯并芘,常吃可诱发患胃癌、肠癌危险。一根肉串在烤制过程中产生的苯并芘,相当于一支香烟的倍,而吃进一根炭烤的肉串,其危害相当于吸了50根香烟。“当我们用明火烧烤食物时,它所产生的另一种致癌物质多环芳香烃,也能通过烤肉进入消化道,同时通过烧烤的烟雾进入呼吸道后转化为环氧化物,不仅具有明确的致癌危险,还能诱发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等多种癌症。为了健康,烧烤一定不要经常吃。”赵主任再次提醒说。

-TheEnd-

文/天一

?本周刊由贵州都市报独家打造,欢迎转发敬请注明出处

?欢迎







































白癜风医院地址
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dbzjh.com/jbby/25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