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成功治疗胃底巨大间质瘤

时间:2016-11-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我院消化内科,上下齐心协力,不断努力学习开展新技术,近日,消化内科石胜利主任率先开展了内镜粘膜剥离术成功治疗胃底巨大间质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该患者是老年女性,解黑便5月余。查体:BP/82mmHg。精神疲倦,贫血貌,心肺无明显异常体征,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4次/分。16/12查血色素74g/L,胃镜提示:胃体大弯侧见一息肉样肿物,带蒂,大小约3.0*px,标本送病理:(胃体)胃肠间质瘤,腹部CT未见转移及腔外浸润,患者有内镜粘膜下层剥离指征,于23日下午患者于石胜利主任医师在外院教授指导下、胃镜室同事通力配合下,行胃体粘膜肿物粘膜剥离术,术中见胃体大弯近胃底处不规则息肉样肿物,基底宽,长径约6.0-px,根部粗,直径约50px,予粘膜下多点注射4%亚甲蓝,抬举征阴性,用钩刀将瘤体边缘切缘,暴露瘤体,沿着瘤体用钩刀及IT刀逐层剥离,在剥离过程中出血用热止血钳止血,瘤体完整剥离后未见明显穿孔,用止血夹夹闭防止术后穿孔,观察数日后患者带着充满感激的、满意的笑出院了。

胃间质瘤临床上较少见,是一种非上皮性肿瘤,随着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到它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瘤,可以向神经分化、平滑肌不定向分化,其生物学特性难以预测,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胃肠道粘膜下肿瘤,多数良性,少数为恶性,多以贫血及出血为首发症状,以中年以上男性多见,发病部位以胃及小肠最多见,结肠、直肠、十二指肠发病较少,判断良恶性的指标包括肿瘤体积,细胞密度,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有无局部坏死及侵犯等,转移是诊断恶性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随着内镜检查的普遍开展及超声内镜的广泛应用,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现及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因有恶变倾向,切除病变是首选治疗方法,但传统的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创伤大,年由日本医生创造及开展并逐渐成熟的内镜粘膜下层剥离术(ESD)为间质瘤的治疗提供了另外一条渠道,可对完成的组织进行全面病理学检查等优势

我院消化内科率先在中山市开展内镜下粘膜胃间质瘤剥离术,取代传统的外科开腹手术或者腹腔镜手术,标志着我科ESD技术已经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可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微创治疗,为改善患者长远生活质量做出了贡献。

?『分享精彩』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







































白癜风怎么治疗好
合肥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dbzjh.com/jbby/17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