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59岁,身高cm,体重57Kg。发现结肠息肉、胃息肉3周,嗳气2周入院。患者近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嗳气,无腹痛、腹胀、反酸、烧心、黑便、纳差等不适,口服艾普拉唑、莫沙必利缓解症状,今来我院门诊为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以“结肠息肉、胃息肉”收入院。病程中,患者饮食、睡眠、精神一般,大便2-3次/日,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患者.12.28-.1.2因胸痛于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冠心病(CAG:RCA近段50%远段30%、LAD近段30%),住院期间行无痛胃肠镜发现结肠息肉、胃息肉,未作处理,消化内会嘱不适随诊。出院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2.糜烂性胃炎3.胃息肉4.升结肠息肉5.肝功能不全,出院后口服合贝爽每次90mg每晚一次、波立维每次75mg1次/日,此次入院前告知患者需停服波立维5-7天。否认“糖尿病、肝炎、高血压”等病史;自述6医院因腹部囊肿行手术,具体不详。否认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本次入院我科会诊:病史已悉,患者冠心病诊断明确,目前需行无痛内镜检查,冠脉无血运重建指征,无麻醉禁忌症,可择期申请。 手术过程:.1.:15-10:55 患者10:00入室(2号内镜室)常规心电监护,吸氧,接静脉通路,上内镜咬口,给予丙泊酚mg,瑞芬30ug分次缓慢静推,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追加丙泊酚40mg,10:15进胃镜,10:16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数值92%给予托下颌通气,饱和度继续下降至84%后上升,至%后停止托下颌(约2分钟)。其后胃肠镜操作顺利,行胃息肉EMR术+结肠息肉EMR术(胃息肉1处、肠息肉2处均行钛夹夹闭)其后操作过程中饱和度在97%以上,术毕继续监护,由护士等待患者复苏,麻醉医生于1号内镜室进行下一台无痛胃镜麻醉(全程约8分钟),与此同时主麻医师于3号内镜室做麻醉。2号内镜室复苏约10分钟,护士呼叫:患者已清醒但无法言语,闭口不能。与主麻医师共同查看患者,考虑:颞颌关节脱位 操作过程:再次丙泊酚麻醉后进行复位。取仰卧位,术者立于病人右侧,带手套双手拇指伸入口腔,分别放于两侧最后一个磨牙上,两食指按于下颌角后上方。双拇指缓缓用力向下按压,使口张大,其余各指将下颌骨向后方推送。 复位完成后,患者自然苏醒,可闭口,诉左侧颞合关节附近胀痛,说话吐字欠清晰,目视患者面部仍感异常,遂请口腔科医师评估,口腔科医师到达内镜室,患者已完全清醒,吐字清晰(之前考虑麻醉未完全复苏),评估患者张口度,牙齿咬合情况(患者牙齿咬合时可闻及颞合关节弹响)等,考虑复位成功,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患者既往打哈欠大张口后及食用稍硬食物后有过脱位情况,脱位时可言语,可自行复位。嘱患者返回病房后左侧颞合关节部位热敷,近期内避免过度张口,食用硬质食物。 气管插管以及开放气道是麻醉科必备技能,其相关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多可恢复,但应及早发现,术后随访显得尤为重要。分享此病例意为提醒广大站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