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附院消化内科专家建议: 胃癌高危因素人群每年须做一次血清胃功能检查,发现问题早诊早治 授牌仪式 核心提示:12月12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早期胃癌筛查研究协同网络淮海经济区协作中心”在徐医附院揭牌,这也是苏北地区乃至淮海经济区首家。徐州医学院副校长、徐医附院院长徐开林教授出席仪式并讲话,徐医附院消化科主任费素娟教授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兆申教授共同为协作中心揭牌。同时,第二届苏北地区消化病学学术论坛暨年徐州市消化病学术年会、国家级CME《消化道早癌筛查与内镜诊治进展》学习班也在我市隆重召开。会议由徐、淮、盐、连、宿五市医学会共同主办,医院承办。 以前,我国主要通过胃镜来发现胃癌,但是发现后已是中晚期了,现在,血清胃癌筛查方法,只需抽取2ml静脉血,就可以通过血清检测发现胃粘膜病变风险,从而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初步诊断。这意味着,今后更多的胃癌患者可以获得早诊早治。 一问:早期胃癌筛查项目启动的意义是什么? 提高早期胃癌诊治率和降低胃癌病死率 12日上午8时半许,一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即血清学联合内镜筛查早期胃癌项目在我市启动。该活动由国家消化病临床研究中心(医院)主办,由徐医附院承办。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李兆申 启动仪式上,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李兆申与大家交流了早期胃癌筛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该项目在我市启动,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胃癌被尽早发现,并得到及时治疗。徐医附院接受了国家消化病临床研究中心——“早期胃癌筛查研究协同网络淮海经济区协作中心”授牌。 徐医附院院长徐开林教授 对此,徐医附院院长徐开林教授表示,徐医附院作为苏北及淮海经济区的医疗龙头单位,一直努力为当地的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年,医院门诊服务量万人次,出院病人16万人次,预计年全年门诊服务量超过万人次,出院患者超过17万人次。现目前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个,其中消化内科在各个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取得了长足发展,长期承担淮海经济区及苏北地区消化系统疑难、危急重症的诊治任务,年门诊量12万余人次,内镜诊疗量4万余人次,以精湛的医疗技术,诚挚的服务理念赢得了徐淮地区患者的认可。“早期胃癌筛查研究协同网络淮海经济区协作中心”的成立,医院内镜诊疗手术的数量和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医院进一步提升临床综合诊治能力,造福我市及周边地区百姓。 二问:我国胃癌的发病情况如何? 胃癌发病率高却发现迟,江苏地区是高发区 采访时,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兆申教授介绍说,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全球47%的胃癌发生在中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40多万例,死亡35万人左右。按病死率统计,我国胃癌排所有癌症的第三位。我国沿海的上海、江苏以及河北、河南、宁夏等地都是胃癌的高发区。 李兆申教授表示,胃癌的预后与诊断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过90%,而中晚期的胃癌即便经过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20%。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的70%、韩国的50%。主要原因是我国缺乏早期胃癌的筛查手段及机制。然而在国际上,已探索出血清学初筛结合内镜诊治发现早期胃癌的新的有效途径,并在部分国家广泛开展,包括芬兰、挪威、日本、韩国等,这种方法也被收录进多部共识意见。 “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越高,病死率就会显著降低,早期发现完全可以治愈”。因此,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胃癌筛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是胃癌防控的重要策略之一。发现一例早期胃癌,可以拯救一个生命,挽救一个家庭。”李兆申强调说,作为一名消化内镜专家,深感责任重大,任重道远,责无旁贷。 李兆申教授 谈及全国早期胃癌筛查项目,李教授称,该项目意义重大,项目由国家消化病临床研究中心牵头,科技部、卫生委、总后卫生部共同发起,已在全国陆续开展,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生率,对促进区域消化学科的学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医院引进了“早期胃癌筛查和内镜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旨在推动区域居民的早期胃癌筛查意识,促进健康和谐的社会建设。早期胃癌筛查主要是运用简便、无创的血清学检测方式进行筛查,主要包括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HP抗体检测等血清学检测项目,已广泛用于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筛查,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列入国家胃癌防控计划,具有准确的参考价值和广泛的社会意义。抽2毫升的静脉血,即可进行胃癌初步筛查,提示高风险患者再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确诊。 三问:早期胃癌如何筛查? 血清胃功能检测技术促胃癌早诊早治 授牌仪式过后,徐医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费素娟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费素娟教授从事消化科专业工作30余年,擅长胃肠、食管等疑难危重疾病的救治,尤其擅长消化内镜介入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诊断与治疗,完成数万例胃肠镜检查,发现许多消化道癌前疾病(如胃、肠息肉、胃溃疡等)及癌前病变、早癌等。 徐医附院消化内科费素娟主任 费素娟主任表示,我国主要通过胃镜发现胃癌,但胃镜检查患者耐受性较差,不适合于大面积的人群普查。等到有症状之后才进行胃镜检查,发现的胃癌95%已处于中晚期,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并且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与传统胃镜检查相比,血清胃功能检测技术更适用于早期胃癌筛查,早期胃癌患者大多都没有特殊的症状,做血清胃功能检查可有助尽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受检人只要抽2ml静脉血就能发现胃黏膜病变的风险。通过血清检查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等项指标,如果呈现阳性,则需要接受进一步的胃镜检查。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医生发现的可疑病灶,可经过病理检测确诊。不过,通过血清胃功能检测也并非%能查出胃癌,但准确率已近80%。 对此,费主任强调说,很多老百姓没有体检意识,医院的医生也没有相关的技术和方法,使得一旦发现患上胃癌就已无药可救。徐医附院消化科与医院消化科国家消化病临床研究中心联合建立的“早期胃癌筛查研究协同网络淮海经济区协作中心”的成立,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今后我们不仅要建立自己的完善的早期胃癌筛查网络,而医院,徐医附院将加强这方面的医疗技术培训、理念引导,帮助他们与最新的技术同步,使我们整个区域的医生诊疗水平都得到提高,将会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对于这项国际前沿的血清胃功能监测技术,费主任详细介绍说,“目前用血清指标和胃镜结合,是一种痛苦较少的模式。血清学初筛结合内镜诊治发现早期胃癌已在不少国家广泛开展。抽血检查微创、安全、经济、便捷,适用于大面积的人群普查,对于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治率很有意义。对于血清胃功能检查异常的患者再进一步进行精细胃镜检查,发现可疑部位再采用新型的内镜技术(如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等)进行更精细的检查,并进行病理检查,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徐医附院具备上述血清检查技术,此项筛查已常规开展,过程也不复杂,检查费用也不高,这种血清学初筛检查费用约余元。医院抽取2毫升静脉血,当天就可以出来结果,高危因素人群做这项筛查还是很有必要的。血清检查不需要过多的成本与技术,旨在推广全民的控防病意识。” 此外,对于让人恐惧的胃镜检查,费主任指出,很多人觉得胃不舒服来看病,但是提及胃镜检查又害怕,因此躲避检查。“因为费用或者恐惧心理,患者不愿意做进一步检查,因此耽误了治疗时间。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徐医附院常规开展的无痛胃镜、超细胃镜检查,给无数害怕胃镜检查的患者带来了福音,患者可以在很舒服的状态下进行安全无痛的胃部检查,快速确诊疾病。” 四问:哪些人需要做筛查? 建议胃癌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血清胃功能检查 费主任表示,胃癌即使到了中晚期,部分患者可能也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感觉不到太多的痛苦。但是一经检查,很多都已无法治疗。而通过血清筛查发现的早期胃癌患者,恰恰是平日里都没有特殊症状的患者。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病灶,避免了发展到进展期胃癌接受外科手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大大节约了医疗费用。 目前,经过研究已经发现的胃癌高危因素包括年龄超过40岁,有胃癌家族史,来自胃癌高发区、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胃癌前疾病,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等胃癌前病变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 对此,费主任建议,具有以上胃癌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接受一次血清胃功能检查,结果若有异常,应根据医生建议考虑接受胃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早诊早治。 相关链接: 据了解,徐医附院消化内科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苏北地区唯一的消化内科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地区消化内科学重要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全科现有医护技人员近90人,其中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目前专科床位数张,下设消化内镜中心、胃肠功能检查室、消化疾病研究室等。内镜中心拥有日本奥林巴斯公司最先进的高清晰放大电子胃镜、结肠镜、超细胃镜、超声内镜、十二指肠镜以及胶囊内镜等。该科长期承担淮海经济区及苏北地区消化系统疑难、危急重症的诊治任务,年门诊量12万余人次,内镜诊疗量4万余人次。 特色技术包括: 超声内镜、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诊断消化道早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胆总管结石取出术、胆道支架置入术;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黏膜下剥离术(ESD)等。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拨打徐医附院健康 ?:- 聚焦新医改政策详情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