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5岁的王大叔,是扬州宝应县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 平时就是种地、养点家禽,农闲时候打点零工。孩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大城市工作,王大叔老两口在老家也过得很安逸。 他平时也没什么爱好,就是爱抽烟、喝酒,几乎每天都要来上几两白酒。 话说年11月份,一向身体很棒的王叔,在酒后,感觉胃部隐隐作疼,还伴随烧心、饱胀感。在村里包了药,连吃几天也不见好转,于是,医院做了胃镜检查。 结果显示:胃体小弯侧有一个1.5cm大小的溃疡性病变,胃窦多处糜烂;医生分别小心地取了活检。 后病理报告显示:轻度肠化伴中度不典型增生。 随后建议王叔:先查下幽门螺杆菌,再规范地治疗4-6周,然后复查胃镜。 王叔可能是心疼钱吧,并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没有检测幽门螺杆菌,医院拿药。 时间一天天过去,就这样陆陆续续被“中医专家”治疗了近半年时间; 王叔的病情不但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比如,原先疼痛,吃点奥美拉唑之类还能缓解,而现在好像没用了; 原来是饭后一个多小时开始疼;现在是随时都可能疼; 而且,食欲变差、勉强吃一点就饱,还胀得难受。 无奈,年4月,王叔只好再医院胃镜检查。 检查结果让人出乎意料,那处溃疡还是原来那么大,但是质脆、易出血,还有凹陷; 医生初步判断已经是胃早癌,为了慎重起见,还是取了活检,医院。 4月21日病理回示:胃体腺癌,分化II级。 好在王叔这次发现还不算晚,通过外科手术、加上综合治疗,会有不错的预后。 但让人后怕的是,肠型胃癌的这个阶段发展十分迅速,一旦延误几个月,就不好办了。 这个病例告诉我们以下几点: 第一、胃溃疡会癌变 研究发现,胃溃疡癌变的患者占胃溃疡发病人数的5%~10%左右。 一般来讲,发生胃溃疡癌变的患者多有长期慢性胃溃疡病史,溃疡边缘上皮细胞反复破坏与黏膜修复再生、化生、不典型增生,随着时间的延长,增加了癌变的可能性。 第二、发现胃溃疡,一定要规范治疗,并在治疗后复查胃镜 胃溃疡的主要致病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过多,因此要查杀幽门螺杆菌,然后规范治疗4-6周,复查胃镜,以确认溃疡完全愈合。 第三、不典型增生是一种典型的癌前病变 肠型胃癌的发生过程一般遵循这个路径: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_—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胃癌 肠化和不典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 其中肠化的年癌变率在0.25%;不典型增生的年癌变率高达6%! 因此,一旦发生肠化和不典型增生,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 胃溃疡一旦发生恶变会有哪些变化? 1.疼痛性质和规律发生改变 胃溃疡的疼痛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呈烧灼样或钝痛,且疼痛的发作与进食有关,一般在饭后半小时到1小时内出现,以后逐渐减轻。如果疼痛失去了上述规律性,变为不定时发作,或成为持续性隐痛,或疼痛性质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则应警惕为癌变的先兆。 2.用抗溃疡药物无效 虽说胃溃疡易反复发作,但平时服用抗溃疡药物后,症状一般能够缓解如果按常规服用抗溃疡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变得不明显,甚至无效,就应该怀疑是癌变的先兆。 3.进行性消瘦 在短期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及进行性的消瘦,体重减轻,则癌变的可能性极大。 4.出现呕血和黑便 病人近期内经常发生呕血或出现柏油样大便,大便潜血试验结果持续呈阳性,并且发生严重贫血,这些现象均表明,胃溃疡可能正在恶变为癌症。 5.腹部出现包块 胃溃疡患者一般不会形成腹部包块,但是如果发生癌变,溃疡就会变大、变硬,晚期患者可以在左上腹部触摸到包块。包块质地常较硬,呈结节状,不光滑。 6.持续的消化道症状 年龄45岁以上,既往有溃疡病史,近期症状反复,如打嗝、嗳气、腹痛、且伴有消瘦者。 7.大便潜血阳性 反复阳性,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8.其他 胃手术后5年以上,有消化不良、消瘦、贫血和胃出血症状,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胀闷、嗳气、不适、乏力、消瘦等。 上图:作者自己给自己做胃镜 若有下述检查结果要高度警惕! (1)中度或重度的不典型增生。 (2)40岁以上的典型上皮化生或伴重度不典型增生。 (3)直径大于2厘米的胃溃疡,尤其是位于小弯部病程较长的溃疡。 (4)腺瘤性、无酸性或直径超过2厘米,体积较大的胃息肉且伴有肠上皮化生,尤其是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