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贵宾-- 在我国,胃癌、结肠癌、食管癌,被称为消化道的三大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其中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二位。目前我国发现的胃癌90%属于进展期,5年生存率低于30%,而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甚至达到治愈效果。可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胃癌早期筛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什么是早期胃癌 胃癌前状态包括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两个概念。前者指与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病,有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为临床概念,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后者指已证实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即异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为病理学概念。 而早期胃癌具有两种特殊类型,其中微小胃癌为病灶最大径≤5mm的早期胃癌,而小胃癌为病灶最大径大于5-10mm的早期胃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的癌组织仅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 如果我们把疾病控制在早期胃癌之前的任何一个状态,并加以干预,定期复查,就可以很好的预防胃癌的发生。 ◆◆◆ 抽血化验能预测早期胃癌吗? 目前,胃镜结合胃黏膜活检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在临床中,我们常常遇到的2类患者却使我们不得不思考除了胃镜检查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有效的早期胃癌筛查方法。一类患者对于“胃镜检查痛苦”的认知根深蒂固,对胃镜恐惧的不得了,坚决排斥胃镜检查。还有一类患者表现是“草木皆兵”,稍有不适首先到网上搜索,然后对号入座,就觉得自己患上了胃癌。而对于这类患者,胃镜检查为侵入性,不适用于对于他们的普查和筛查。 因此,血清检查因其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非介入性、便于动态监测的特点,在胃癌筛查手段中便“脱颖而出”。 ◆◆◆ 什么是血清胃功能检测? 血清胃功能检测是一种通过抽取人静脉血2~3ml(空腹),测定其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并加以综合分析从而辅助诊断胃黏膜疾病的方法,其核心指标为G-17,是一项无创、无痛、安全、经济的胃病检测方法。 血清胃泌素是主要由胃窦和十二指肠G细胞分泌的胃肠激素,对调节消化道功能有重要作用。人体中95%以上具有生物活性的胃泌素是α-酰胺化胃泌素,其中80%~90%为G-17,5%~10%为G-34。在以胃窦萎缩为主的萎缩性胃炎中,胃窦黏膜萎缩可导致G细胞数量减少,G-17分泌减少,从而使血液循环中G-17含量降低,因此血清G-17水平可作为胃窦萎缩性胃炎的血清标记物,研究表明G-17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最佳临界值为5.1pmol/L。G-17与胃窦萎缩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PG(胃蛋白酶原)为胃黏膜分泌的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前体,主要分为PGⅠ和PGⅡ,PGⅠ主要由主细胞和胃底腺黏液颈细胞分泌;PGⅡ除由主细胞分泌外,亦可由泌酸腺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黏液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Brunner腺产生。PG不仅有助于判断胃黏膜是否萎缩,亦可明确萎缩累及部位以及严重程度。研究表明,PGⅠ和PGⅡ水平与胃窦、胃体慢性炎症的活动和程度呈正相关,胃蛋白酶原比值PGR(PGI/PGII)与后两者呈负相关。 总之,血清胃功能检测具有无创、简便易行和花费少等优点,已广泛运用于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筛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PGI反映胃体黏膜功能,PGII属于炎症指标,二者比值(PGR)异常提示萎缩及胃癌风险;而G-17提示胃酸分泌水平及胃窦萎缩情况。通过检测血清胃功能指标筛查出胃癌的高风险患者继之以胃镜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 中高风险人群需进一步胃镜检查 通过血清胃功能检测可以对胃癌风险进行初步筛查,反映的是胃黏膜的整体状态,根据胃功能三项结果,结合年龄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通过新型胃癌筛查评分就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患胃癌的风险性有多大,如果是高风险或者中风险人群就需进一步通过内镜检查明确诊断。 胃镜能全面清晰地观察整个胃黏膜,并利用电子染色、色素内镜等检查技术,发现可疑病灶,结合病理检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这样不仅可减少患者痛苦、医疗资源浪费,更能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 采用血清胃功能检测的预筛查+内镜精查的“两步法”筛查流程显得非常必要,可以实现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温馨提示: 癌症预防早发现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定期体检,选日本毫米级早癌筛查,找贴心医生更靠谱。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提交表单领取▼ ◆◆◆ 健康从预防开始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定期做健康体检▼ 贴心医生·国际医疗 ◆◆◆ 贴心医生专业服务 ·咨询· 贴心医师值得信赖的海外就医服务团队 长按扫描 肝癌 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甲状腺 ◆◆◆ 贴心医生·国际医疗 国际高端医疗服务 贴心医生致力于整合国际先进的医疗资源,为国内高净值人群提供私人定制化的国外精密体检、高水平治疗和康养服务,搭建全球医养融合一站式平台。 ↙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报名免费领取日本体检精密套餐方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