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胃癌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4位,在恶性肿瘤死亡病因中高居第2位。 东亚、南美、东欧为胃癌高发区。而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低发区。 近30年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升高。 中国发病情况 发病率为36.21/10万,同期胃癌的死亡率为25.88/10万,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地区分布广泛,以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较为集中,多地散在典型高发区,地区差异明显;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约为女性的2倍;农村比城市高出60%~70%;以40~60岁多见。 近20余年来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以远端胃癌下降为主,而贲门胃底部癌并未下降,有食管癌上升趋势的报道。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因胃癌死亡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1位,因21世纪肺癌和肝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快速上升,胃癌退居第3位,但我国胃癌绝对死亡数仍占世界同期胃癌死亡数的40%以上。 早期诊治意义大 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低于30%,且生活质量低。早期胃癌(earlygastriccancer)5年生存率超过90%。 胃癌前状态(precancerouscondition)包括:癌前疾病(precancerousdiseases)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lesions)两个概念。 癌前疾病:指与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病,有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为临床概念,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胃、Menetrier病(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 癌前病变:指已证实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即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neoplasia)],为病理学概念。 胃癌的报警症状 报警症状包括消化道出血、呕吐、消瘦、上腹部不适、上腹部肿块等。 目前报警症状对胃癌的预测作用尚有争议。有无报警症状并不能作为是否行内镜检查的决策指标。 结合我国内镜检查费用相对较低、普及率高、胃癌发病率高的现状,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建议行胃镜检查排除胃癌等上消化道肿瘤。 筛查 多数亚洲国家设定40~45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临界年龄。我国建议以40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高危人群 ①40岁以上者,符合下列任一项: 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③H.pylori感染者;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⑤胃癌患者一级亲属;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赞赏 |